11112223333

【湖南教育发布】全国政协委员谢资清:建议高校精准施策纾解大学生“缓就业”困境

发布人:日期:2023年03月06日 17:12浏览数:


近年来,“缓就业”在大学毕业生中悄然兴起,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暂不就业。智联招聘《2022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选择缓就业的毕业生整体占比超过30%。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副主委谢资清认为,“缓就业”现象加剧,一方面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疫情影响等宏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考研二战、就业观念和期望变化等微观原因,但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已逐步显现:对大学生及家长而言,“缓就业”会使毕业生错失就业“黄金季”,引发职业生涯“空窗期”和“啃老”现象发生;对高校而言,会导致就业率下降和就业质量下滑,学校声誉受损及其他潜在的不稳定风险;对用人单位而言,会引发“用工难”“用工贵”;对国家而言,易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大学生“缓就业”困境,已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家长合理解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谢资清提出《关于高校精准施策纾解“缓就业”困境的提案》。

谢资清建议,学校人才培育需精准定位,压缩大学生“缓就业”空间。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生身心健康、自信自立是成人成才的基本要求,高校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校特色优势,科学做好学校人才培育精准定位,合理更新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学生职业目标也需精准定位。高校要基于生涯适应力和成熟度的提升来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预见性,指导大学生将生涯发展和就业规划紧密结合,助其精准定位职业目标。两方面协同推进,可大幅压缩大学生“缓就业”的空间。

谢资清表示,高校应精准筛查“缓就业”大学生,完善学校各层级就业动态数据库和监控体系,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大学生就业状态的精准摸排,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精准判断“缓就业”大学生个体。精准判断大学生“缓就业”类型。结合大学生求职意向、需求和难点来区分“缓就业”类型,重点筛查待就业大学生是积极主动“缓就业”还是消极被动“缓就业”。

各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大学期间的成绩与考研预期、是否有求职意向、是否准备好求职材料、是否参与招聘和求职、参与求职的次数和结果、自身能力和预期目标的匹配度等来综合权衡,对大学生“缓就业”程度和状态进行分级,将大学生“缓就业”等级划分为考研考公考证型;创业筹备型;就业迷茫型;因心理状况、专业能力较差等无法顺利就业型;其他原因暂时不想就业型。前二种类型属于积极主动型,后三种属于消极被动型。对于积极主动“缓就业”类型毕业生,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对于消极被动型“缓就业”学生,要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实施“一生一策”,动态有效帮扶。

高校要合力贯彻党的“就业优先政策”,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就业优先的“大局观”,确保党和政府各项促就业扶持政策、要求落地见效。高校与用人单位精准联动。要强化“访企拓岗”和校企合作力度,创优校园招聘服务环境,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供给;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和用人标准,打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产教高效融合,增强“招生-培养-就业”的有机联动。高校与家庭精准联动。对“缓就业”毕业生,高校和学生家庭要深入沟通,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业、性格和志向等因素,帮助家长和学生纠正不合理的就业价值观,尽力降低因“缓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文链接:https://m-xhncloud.voc.com.cn/portal/news/show?id=5893210

上一条:【新湖南】代表委员访谈丨全国政协委员谢资清:高水平建设海归小镇 打造“归国第一站”品牌

下一条:双碳与装备智慧运维工业软件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关闭】 打印    收藏